「大器晚成」往往更成功?
現代人人講求「贏在起跑線」,甚至在創業界也鼓吹「年少得志」。例如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在 23 歲那年就成為了最年輕的億萬富翁,而這個紀錄在 2019亦被當年年謹21 歲的美國名媛創業家Kylie Jenner打破,獲彭博資訊公佈擠入「彭博50」名單。然而,在事業上「年少得志」是否真的盲是成功指標?翻看近代商業世界,或許「大器晚成」依然不是一件壞事!
練歷讓人更懂得掌握機會
美國《Forbes》出版者與專欄作家 Rich Karlgaard正是「大器晚成」的例子。他在年輕時嘗試過很的低階的工作,包括在餐廳洗碗,以及擔任警衛。後來,獲一間公司聘請做臨時打字員,由於Karlgaard喜歡運動,所以在下班後經常與同事們一起跑步,甚至得以與一群工程師混熟。
一天,一位工程師問 Karlgaard是否想取得更事業價值,後來這位工程師就開始請他協助撰寫一些技術文件。這份工作讓 Karlgaard有機會頻繁的和專案經理以及工程師們交流,啟發了他對寫作的興趣。這也讓他後來能夠成為知名的作家,甚至還出版了三本書。
Karlgaard回憶指出,如果他在 22 歲時得到同樣的機會,他一定沒有辦法好好把握。因此,他相信 20 幾歲時的經歷,讓他能夠以自己需要的步伐成長,他更在 2019 年出版《Late Bloomer》(大器晚成)中就運用了他自己的成長過程,以及他這些年來的對這方面的研究,告訴大家「成功不一定要趁年輕」。
失敗可以培養韌性面對人生逆境
Charles Duhigg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,更是Pulitzer Prize(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獎)獲獎人,但他在年輕時也飽受挫折。儘管Charles畢業於哈佛商學院,但他沒有像獲得華爾街或是矽谷的青睞,在輾轉加進入新聞界後成為記者。Charles Duhigg認為,這群「一般人」因為被生活推著走,所以必須學會面對一切的問題。他們沒有得到夢想中的工作,也不是年輕人眼中的模仿對象。但是,當他們最終找到想要前往的目標時,他們已經被訓練成懂得處理問題以及設定期望的人。
Charles Duhigg曾分享道:「如果成功的定義是,透過滿意的工作與成就感以取得有意義的生活。那麼,掙扎與克服沿路的障礙,就是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堅持不懈,並懂得欣賞我們已經擁有的。」
「登陸」之齡才創辦炸雞王國
知名連鎖快餐集團肯德基的創辦人山德士上校(Harland Sanders)是在 65 歲時才開始了這家讓人吮手指炸雞店。Harland Sanders在年輕時曾從事多個職業,包括農夫、消防員、輪船駕駛員、保險經紀、甚至曾經在古巴當過兵。然而,上述「履歷表」都和飲食業沒有沾上任何關係。直到了 40 歲那年,他才開設了第一家小食店,開始提供炸雞給客人當晚餐。之後,他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研發出獨創的烹炸技術。
原本小食店生意一直都不錯,直到美國政府修建了 75 號州際公路,導致客人數目大減,他才無奈的選擇結業。於是,Harland Sanders看著手上僅有的儲蓄與每月 105 美金的社會保障金,因此決定嘗試一個他完全不了解的生意模式,將多年來研發的烹炸技術,授權給其他餐廳使用。而這最後就發展成一間年營業額 279 億美金(2020年數據)的國際企業。
曾被哈佛安狠絕10 次的中國創業教父
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在學業上的成績不好,他小學考試失敗兩次、中學入學考試失敗三次、甚至連高考也失敗了兩次。而第一次高考時,他在滿分 120 分的數學中,竟然只得到了1分!
馬雲的「失敗」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後。他為了想要到美國深造,申請了哈佛商學院,但很可惜的,多達 10 次的嘗試都被拒絕。但是,這些拒絕讓馬雲明白到「耐心」的重要性,而這都為他日後創業的養份。
沒有被哈佛錄取,馬雲唯有開始找工作。他投了 30 多次的履歷都沒有回應。而在他參加過多次的面試中,到桑德斯上校創辦的肯德基面試的經驗更讓他難以忘懷。參與那次面試的 24 個人中,只有他一個人因為「外表」以及「身材矮小」被拒絕。但是,這些打擊都培養了馬雲的韌性,而在他 35 歲那年,他創辦了阿里巴巴,並帶領它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者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