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AI成未來時尚科技界主流

隨著電商的蓬勃,近年愈來愈多消費行為從實體店轉移至網上,再加上疫情影響,各大時尚品牌每年的「時裝週」也從實體改為網上舉行,綜合上述因素影響,各大時尚品牌致力發展數碼轉型。成立於2013年於法國初創公司Heuritech,其核心技術可以預測接下來一年可能會引領流行的時尚元素,再將分析結果提供給各大品牌付費訂閱,作為未來產品開發和設定目標客群的參考。

(左)Heuritech共同創辦人Charles Ollion和Tony Pinville


人工智能助掌握潮流趨勢

Heuritech主打的優勢,就是透過人工智能技術清理數據,協助時尚品牌掌握未來流行趨勢,從而優化產品開發規劃的工作。就以Instagram為例,根據統計該平台平均每天發布逾1億張圖片,當中每4次購買行為就有3次是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,而為了抓住消費者喜好,時尚品牌商的傳統做法,就是從後台數據中分析帶有品牌主題標籤(Hashtag)的用戶貼文。然而Heuritech卻指出,上述做法有兩大盲點:首先是標籤缺失,因為大部分用戶發文沒加主題標籤,但實際上圖片、影片中有品牌商的產品(平均78.4%);其次是標籤污染,即有主題標籤,發文內容卻與品牌無關、甚至出現競爭對手產品(平均77.5%)


Heuritech透過品牌商授權,從後台收集所有公開發佈的粉絲貼文,用人工智能分析用戶並分類為三大類:永遠走在時尚尖端的前衛客群(Edgy)、有著敏銳時尚嗅覺的時髦客群(Trendy)和最大宗的主流消費客群(Mainstream)。他們每天在社交媒體上分析 300 萬張圖像和視頻,從中擷取出3000多種特徵(包含顏色、材質、圖案、印花等等),加上發文日期、地點資訊,把品牌受眾放進時間、空間的立體座標進行多角度分析,為品牌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趨勢洞見。目前,Heuritech的技術已經可以有效排除標籤污染和缺失的貼文,準確率高達90%,協助各大時尚品牌在產品和營銷團隊在分類、庫存和通訊方面,做出更好的前瞻性部署。




量化數據提供生產銷售指南

透過Heuritech提供的趨勢預測,品牌商可以掌握更精準的量化數據,從而獲得更好的發佈時程,以進行各類行銷活動,同時亦可依照流行的趨勢上升或下降決定進多少貨,減少庫存理力;更甚者,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喜好調整產品設計,降低切入海外市場的門檻。


事實上,Heuritech的發展可謂高歌猛進,首先是2016 年戰略性進軍奢侈品市場,翌年更獲得首屆 LVMH 創新獎,並於同年推出業界首個產品分析平台。2019年,公司發布趨勢預測平台,讓品牌獲得對產品的預測分析40人的團隊現在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合作;從奢侈品領域(Louis Vuitton、Dior、Paco Rabanne)開始,該團隊在短短一年內就與 Kontoor Brands、Adidas、Fashion Cube 等客戶打通了體育領域和全球時尚行業。同時,他們早前更成功獲得400 萬歐元A輪融資,投資者更包括Jimmy Choo行政總裁Pierre Denis、Cartier France前總經理 Coralie de Fontenay,以及APEXES行政總裁Alix de Poix等業界巨擘。


摒棄速食文化 看準可持續時尚的未來發展

2015年,康城電影節放映了一齣紀錄片《The True Cost》,正是探討速食時裝的問題,迴響極大。其實「速食文化」早已入侵時尚界,單是2016年數據已指出,全球每年生產超過800億件衣服,數量是二十年前的四倍之多,全拜速食時裝所致。而且近年來H&M、Zara帶領的「快時尚」風潮更是捲全球,讓原先一年中只有春夏、秋冬兩次換季的頻率暴增為一年52次的「換季」!

然而,產品生命週期極短的快時尚雖滿足喜歡嘗鮮的消費者,卻也衍生出生產過剩造成資源浪費的環境問題;到2030年,全球服裝產量預計將達到1.02億噸,比現在增長64.5%。事實上,Heuritech更大的願景就是發展「可持續時尚」,他們曾發表了一份時尚永續發展報告,指出使用過「#sustainablefashion」主題標籤的Instagram用戶在過去3年內增加了5倍、歐美地區搜尋「#secondhand」的次數提高了15%,顯示出近年來消費者的確開始注重「永續時尚」相關的議題。


因此,Heuritech的預測能力除了讓品牌商得以適量、就近生產各地消費者想要的產品,減少資源浪費,也抓住了消費者心態的轉變。他們最終希望達成的理想是讓「世界上任何產品的生產都應該按需規劃」。


買新衫,可能只是一時衝動,可是因此而帶來的影響之廣,大家不得不正視。



標記:

New Articles
WEBSITE BANNER SMALL.jpe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