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nva 的400億美元市值之路
- Kevin Chan
- 4月2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甚麼是後生可畏?所指就是來自澳洲的Melanie Perkins,由她與丈夫一手創立的Canva,本著「人人都可以是設計者」的創業理念,成功為公司創造出市值40億美元的「獨角獸」神話,更讓 Melanie Perkins 成為澳洲《富比士》最年輕的億萬富翁!

(左起)Canva共同創辦人Cliff Obrecht及Melanie Perkins
Canva創辦人Melanie Perkins從小就對做生意很有興趣,但真係啟發她的創業契機,卻是來自人生的第二份工作。她在大學時代曾經教同學使用Photoshop等設計程式,而那些程式實在非常複雜,甚至很多同學花了一個學期,才搞懂每一個按鈕的位置與功能。於是她就出現一個想想:希望能夠打造一個簡單又好用的軟體,讓人人都能設計,顛覆出版業的模式。如是者,Melanie就與Cliff Obrecht成立兩人的第一間公司Fusion Books,而該公司日後亦變身為Canva。
融資被拒100次以上
在成立公司後,透過一步步招募技術團隊、拜訪投資者找資金,輾轉之中也認識了曾在Google工作的 Cameron Adams,以及認識了創投大師 Bill Tai。有一次,Melanie在煩惱募集資金時。Bill就提議她參加風箏衝浪 (Kitesurfing) 的聚會。在研討會上,Melanie成功地吸引了一些創投的興趣。但是,這些創投都期望看到更多的人有興趣,才願意投資;甚至花了整整一年見了超過 100 位創投後,依然找不到人願意投資。於是,他們決定調整簡報策略。

首先,他們將每一次的簡報中,創投者最關心的問題,放在簡報的最前面。例如:有創投完全不懂設計,對這個市場不熟悉。Melanie一開始就介紹這個市場,並說明目前市場上缺了什麼服務。另外,Melanie 也改變了她問創投的問題。不是問他們是否願意投資,而是是否可以針對她的簡報提供意見。會議結束後,Melanie會開始針對創投提出的意見做出修改,一個月後再約見面,讓那位創投看到他提出意見被採納,這樣一來,創投就能感受到Melanie的誠意,進而更願意投資。最後,他們的種子輪募到的資金,竟然超過了原定的150萬美元!
不忘創業初心 成就400億美元估值獨角獸
由於Melanie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設計,因此Canva是完全免費的。平台不會插入廣告,也不會在用戶的作品上加浮水印,真的要讓每一個用戶都能夠完整的使用Canva。與此同時,Canva亦透過販售額外的圖片、字型去為公司締造收入。
Canva與2013年8月正式推出,並成功獲得了Woody Harrelson、Owen Wilson等名人的投資,而名人效應更讓Canva 得到很多媒體曝光,結果平台推出不久即有5 萬人排隊等著成為用戶。及後,Canva 也推出了許多不一樣的服務,例如,用戶可以選擇要 Canva 協助列印,然後將成品寄到用戶家中。而企業用戶也可以選擇每月繳費,升級成企業版,就可以得到更多讓團隊共同創作的功能。

由於Melanie一直堅持,即使免費用戶也能夠使用完整的功能,結果約25,000家非營利組織因此受惠。它們透過 Canva 設計出更專業的文宣,讓更多的人能夠投身公益。此後,Canva更是快速成長,2018年達到10億美元的估值,成為「獨角獸」。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,導致許多商業活動移到線上,促使Canva用戶大幅增加。翌年9月,他們取得2億美元的融資,估值達到400億美元。如今用戶約3000萬人,分佈在 190 個國家,用戶總共產出超過十億份設計,並以每秒 33 份的速度增加,《CNBC》更將其選為50家顛覆市場的企業之一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