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Peter Drucker的目標管理哲學

現代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於1954年《管理實踐》一書中早已開宗說明:「目標管理可以稱之為我的管理哲學。」其管理哲學是指,在現代性的世界中,一個好的組織應該是基於目標和契約的、相互平等的超級合作系統。在這個過程中,目標是一個軸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紐帶。

以共同目標建立超級合作系統

Peter Drucker在《公司的概念》裡面提了一個觀點:組織的本質,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而管理工作的目標,就是建立一套超級合作系統。事實上,合作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話題,而Peter Drucker的合作關係則更多體現了西方文明的視角——組織中正確的人際關係,應該建立在崇尚績效和成果的基礎之上。


一味追求和諧的管理者尤其需要注意:組織不是一個興趣社區,面對市場的競爭壓力,組織需要創造高績效。所以公司對員工最大的善意,不是讓員工感到滿意、和諧,而是如何讓員工有成就;一個領導者的首要美德,不應該是善良,而是公正。


到底要怎麼才能做到公正呢?Peter Drucker其中一個核心建議就是:在上下級、平級之間找到一個軸,從而建立起職業化的良好合作關係——這個軸就是目標。很多企業儘管規模很大,但是企業內部還沒有建立職業化的合作關係,也就是說,它們還不算真正的組織。


因為根據Peter Drucker的理論,一間公司包括老闆在內,所有人都應該要臣服於組織共同的目標,圍繞目標承擔責任、做出貢獻,這個組織才能形成一種職業化的工作習慣,人與人之間才能夠建立一種超級合作關係。


實際上,這套目標管理系統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:一方面,它給了員工能夠自我發揮、自我驅動的空間,員工不再始終處於上司的指令之下——那樣的指令是一種統治關係,而不是平等的合作關係。


另一方面,對上司來說,也遏制住了「己所欲、施於人」的衝動——哪怕你覺得這個員工有缺點,善良地希望他全部改正,或者你有一個非常好的工作習慣,希望能夠推廣給所有人。然而Peter Drucker卻一再提醒:要適當地控制這樣的善意,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;不要試圖改變所有人的短板,那不但做不到,而且效果也不太好;應以團隊目標為首,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,這樣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。


聚焦戰略目標

目標和組織有三種形態:事務型、運營型和戰略型。Peter Drucker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裡談到,在這三種形態中,事務型是常態。實際上,多數人的工作日常就是:到了公司後,被無數事情推著往前走;很多人還樂在其中,因為應付得非常好。


但應付得好並不代表創造了績效,而有可能做了很多繁瑣的事,對於戰略性目標的達成卻毫無推進。有一句話是:「不要以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的懈怠。」工作效率很高,並不一定代表這個工作本身是有效的。很多人抱怨工作非常忙,但另外一方面,忙碌本身又會是最大的舒適區,因為忙碌可以讓我們免於思考。思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因為要做取捨,確定甚麼該升級反覆運算,要堅持紀律性,始終把戰略性的工作放在核心位置——這些都是非常費腦的。


運營型比事務型前進了一步,但依然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。Peter Drucker在談到「時間管理」時特別強調,很多人一聽說要做好時間管理,就覺得是要做好計畫,這是不對的。計畫管理做得好並不代表是一個戰略型的組織,很有可能眉毛鬍子一把抓,把所有的事情都塞到計畫當中,這是很糟糕的。


他認為,真正的時間管理高手,既不是非常有條理性地執行多執行緒工作,也不是利用好碎片化時間,而是能夠對任務做取捨,把整塊的時間投入到少數最關鍵的工作中。因為想做、可做、應該做的事情無窮無盡,而時間才是最稀缺的資源。


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該讓事情來適應自己的時間,而不是讓時間適應所有的事情。




New Articles
WEBSITE BANNER SMALL.jpe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