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執行不力源於「旁觀者效應」?


1964年3月13日,紐約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美的謀殺案。


在淩晨3點的時候,一位年輕的酒吧女經理Kitty Genovese在紐約皇后區邱園奧斯汀街公寓樓外遇害身亡,作案時間長達半小時,附近住戶中有38人看到或聽到女經理被刺的情況和反復的呼救聲,但沒有一個人出來保護她,也沒有一個人及時給員警打電話。


事後,美國大小煤體同聲譴責紐約人的異化與冷漠。然而,兩位年輕的心理學家沒有認同這些說法。對於旁觀者們無動於衷,他們認為還有更好的解釋。為了證明自己的假設,他們專門為此進行了一項試驗。


透過尋找了72名不知真相的參與者與一名假扮的癲癇病患者參加試驗,讓他們以一對一或四對一兩種方式,保持遠距離聯繫,相互間只使用對講機通話。事後的統計資料出現了很有意思的一幕:在交談過程中,當假病人大呼救命時,在一對一通話的那組,有85%的人沖出工作間去報告有人發病;而在四個人同時聽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組,只有31%的人採取了行動!


通過這個試驗,兩位心理學家把它稱為「旁觀者效應」(Bystander effect):在出現緊急情況時,正是因為有其他的目擊者在場,才使得每一位旁觀者都無動於衷,旁觀者可能更多的是在看其他觀察者的反應。就這樣,一樁旁觀者眾多卻見死不救的事件產生了。而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與人們一般以為的世態炎涼、人心不古之類的社會氛圍或「食花生」的冷漠等集體性格缺陷沒有太大關係。


在管理角度,責任感不能全部寄希望於道德與覺悟,而應該落實於清晰而明確的分工。然而管理者在分配任務時對任務責任人、完成時間、完成程度等沒有明確交代,於是導致了「執行不力」的惡性循環。





New Articles
WEBSITE BANNER SMALL.jpe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