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從軍人變身數碼遊牧旅店經營者

疫症造了遠端工作文化,WFH(work from home)成為了不少企業主流,但原來外國WFH文化早已從遠端工作族(remote worker)進化到數碼遊牧族族(digital nomads),所指就是一邊旅行到各地,一邊透過網上工作,有旅遊業持份者更看準了這個商機,紛紛開始針對一班digital nomads提供專屬的住宿與旅遊服務。

(左)Selina共同創辦人Daniel Rudasevski及Rafael Museri


Selina共同創辦人Rafael Museri及Daniel Rudasevski本身也是以色列退役軍人,兩人因緣際會來到哥斯達黎加尋找發展機會,並透過開發房地產賺到了第一桶金。後來,就在他們尋找下一個潛力市場時,從其他衝浪客口中聽到巴拿馬這個中美洲國家,兩人遂在2014年於當地開設了首間針對遠端工作者的旅館Selina。經過多年的發展,公司不僅挺過重擊旅遊業的全球疫症,更在23個國家擁有163間旅館,以「旅遊訂閱制」打響名號。


強調交流互動體驗主打千禧與Z世代

Selina的成功契機,很大程度源自兩人創辦人自身的體驗:在住過120多間旅館後,他們認為市場上還缺乏一個提供高品質、主打旅客間交流互動體驗、收費合理的旅宿服務。他們希望打造一間讓旅客能感受到歸屬感、留下難忘的回憶,並有可以工作、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空間。


從打造第一間旅店開始,他們就鎖定與千禧世代與Z世代作為主要客戶群。據兩人的觀察,千禧世代已經愈來愈難把生活與工作分開:即便是在旅行中,也會不時查看手機、公司郵件匣、與他們的工作同步。所以,Selina引進了當時逐漸盛行的共同工作空間。這讓來訪的旅客,即使是在旅行狀態下,也能完成高份量的工作。


另一方面,共同工作空間不只可幫助千禧世代完成工作,也能幫他們減少內心的孤獨。因此,Selina旅店有著一個另類KPI:旅客能在Selina旅店交到多少朋友。在Selina旅店,透過共同工作空間,不同行業的人得以相遇交流。事實上,Selina旅店也時不時安排在地藝術家來旅館交流,與旅客互動。Selina還會將沒有賣出去的床位,免費邀請音樂家、藝術家、瑜伽老師來旅行,這樣既可增加旅店活動的多樣性,又不會增加營運成本。2021年,有66%的旅客說他們在Selina至少交到一個朋友。

訂閱制風潮 住到盡隨處也可工作

傳統上,大部分旅館訂房都是採用單筆交易、累積會員點數,未來換取房間升等或免費住房,但由於Selina的潛在客戶群是邊旅行邊工作的遠端工作者,長時間會住在旅館。因此他們推出了名為CoLive的訂閱制方案,讓旅客可以用最低一個月450美元到585美元,在3到10個地點旅行、住宿。除此之外,還可以享受旅館的健身課程、泳池、圖書館、餐廳折扣等。同時,Selina也推出企業方案。企業可以為他們的遠端員工購買一定的住宿天數,讓員工可以一邊旅行,一邊工作,真正落實Work from anywhere。


事實上,這股旅館訂閱風潮也在疫情時也有許多旅館採用,用以搶攻人數快速增加的遠端工作者族群。如洲際酒店集團,在新加坡與印尼也推出了訂閱制方案,每個月從1100美元至1970美元不等。


活用槓桿效應 僅7年紐交上市

無疑,Selina在社群營造及商業模式上都有創新,但能在短短數年間迅速壯大,更大關鍵是在於活用槓桿效應。他們透過天使投資人及融資效應倍大市場份額,尤其在疫情衝擊全球旅遊業前後,他們就透過數輪股權融資、債權融資,合共拿取3.95億美元,積極擴張全球版圖。在2015年時,Selina旅店只有2個據點、近250個床位;而到了2021年,他們已經拓展到全球擁有134個據點、接近35,000個床位。


槓桿效應的第一大關鍵,在於他們以輕資產模式經營,Selina並不拿自己的錢買下旅館;反之,Selina更樂意做「房客」,透過說服外部的資本夥伴買下目標酒店,再讓資本夥伴回租給Selina團隊經營。透過這樣的模式,Selina能有效運用資金,快速擴張;而資本方也可享受穩定租金收益,創造雙贏局面。


同時,透過內建系統,辨別哪些酒店目前陷入營運困境。他們看到目標就迅速出手,拿下該酒店經營權。接著,僅用了90天到120天內就將酒店改造、再開門營業。根據Selina旅店提交給美國證監會的上市文件,Selina旅店在酒店開張營業後的60天,住房率為56%,接近業界普遍認為「良好」的60%。而營運2年以上的Selina旅店,平均每張床位每年可以帶來9,002美元的收入。


最後一招,就是透過併購上下游,吸收更多潛在顧客。2020年,Selina併購了美國專門為遠端工作者安排旅程的公司Remote Year,接收了約1百萬的客戶名單。到了2022年,Selinal決定將在第三季在紐約交易所以SPAC的形式上市。魚而上市只是另一個開始,畢竟經過7年的瘋狂擴張,讓公司至今尚未轉虧為盈,所以能否在2023做到收支平衡,才是他們最大的挑戰。



標記:

New Articles
WEBSITE BANNER SMALL.jpe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