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管理水準超過經營水準=企業宣告死亡?

在管理行為中,人們普遍存在一些誤區,他們習慣性地認為一些行為是對的,另外一些行為是錯的,而事實上可能這些理解本身就是不正確的,因此導致很多管理行為無法產生有效的結果。

管理是一種分配

管理其實只是需要做一個分配,就是分配權力、責任和利益。但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,必須把權力、責任和利益等分,成為一個等邊三角形。在管理上出錯基本上都是沒有把這三樣東西分成等邊三角形。


很多管理者喜歡把權力、利益留下,把責任分出去;也有一些的管理者把權力留下,把利益和責任一起分出去;亦有管理者認為責任和權力以及利益都應該留在自己的手上,根本不做分配。


然而,上述管理觀點都是非常錯誤的。管理是在責任的基礎上所做的行為選擇,如果是這樣的話,我們需要在界定責任的同時,配備合適的資源,並讓人們可以分享到管理所獲得的結果。因此,基於責任所做的權力和利益的分配,就是最合適的管理行為。


事實上,只有分配責任,員工才會真正地被培養起來。沒有責任,人是無法真正激發出能力和熱情,也無法真正發揮他的作用。唯有把責任分配下去,讓每一個成員承擔起他們的責任,管理才會發揮實際的功能,再加上我們給予和責任相適應的資源和分享,管理的效能就會發揮出來。


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

管理是服務,最直接的意義就是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。管理與經營是管理者需要具備的兩種能力,經營能力就是選擇正確的事做,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確。從這個意義上說經營是第一位的,管理是第二位,也就是我以前強調的管理不重要的一個根本原因。


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,可以用這樣一個比較來說明:

1.當在經營上選擇薄利多銷的時候,管理上就要選擇成本管理和規模管理;

2.在經營上選擇一分錢一分貨的時候,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質和品牌管理;

3.如果像FedEx一樣在經營上選擇「隔夜服務」,管理上就要進行流程管理;

4.如果像Dell一樣用「直接定制」的策略,管理上必須做到柔性化管理。


看看Walmart,他們的戰略和許多中國企業的選擇是一樣的,「總是用最低的價格銷售」,但是相對於中國企業而言,Walmart成功地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,盈利和增長最好的企業,但這套放在中國企業卻有著「水土不服」的情況。說穿了,其實彼此在經營戰略上沒有差異,差異點就是管理與經營戰略的匹配水準上的分別。


其實,上述例子只是說明兩個觀點,首先是管理做甚麼,必須由經營來決定;其二則是管理水準不能夠超越經營水準。


中國家電企業為甚麼這麼容易虧損,並不是這些家電企業的管理不行,反而是這些家電企業的管理水準太高了,超過了它們的經營水準。當大部分企業還在薄利多銷的經營水準上,但是很多這樣的企業竟然開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,情況就好像你給員工的培訓超過了員工所承擔的責任,這樣的培訓就是「培訓過度」了,結果一定是虧損收場!


所以,當一間企業的管理水準超過經營水準的時候,這間企業離死亡就不遠了。




New Articles
WEBSITE BANNER SMALL.jpe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