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五分鐘法則」助你擺脫拖延症

「拖延症」(procrastination)是指經常推遲將要做的事、缺乏自律和動力。外國更研究發現,愛拖延的人事業發展更總不如意,也更容易生病;選擇拖延,會導致較高罪惡與焦慮感,也會引發低自尊、精神狀態差,最終誘發憂鬱症、暴食症等精神疾病。在《Feel Good Productivity》(高效原力)一書中,作者Dr Ali Abdaal解釋了拖延的狀況多半來自於「阻力」,包括負面情緒、壓力、恐懼,以及未知(不確定性)等;更關鍵的是,他還分享了所謂「五分鐘法則」去擺脫拖延症,指的是對於不太想做的事,請先做五分鐘試試看,做完五分鐘後,再判斷是否要繼續做。



一般來說,我們在做事情之前,總是希望找到充分的理由和動力,說服自己去做。我們會覺得,「說服」是繞不過去的一步,不然沒法開始。但是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,這個思路經常失敗,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充足的動力,即使找到了,也很難轉化為行動。為什麼呢?因為,在想的層面,是解決不了問題的。真正讓你累的,是你想一件事的時間,比你真正做這件事的時間多,而且是多得多。大多數障礙,都是你自己給自己設置的,它們可以存在,也可以不存在。真正能夠影響行動的,是行動本身。不是說等我想做了,我才能去做;而是我先開始做,我就會進入想做的狀態。那「5 分鐘起步法」具體該怎麼做呢?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,先給自己 5 分鐘的起步時間,比如先開始讀一頁書,或者背 10 個單詞,別計較效率。你心裡可能會覺得百般抗拒,但是沒有關係,這是很正常的表現,完全不用責怪自己。很多人在開始的階段,會因為難以投入而放棄,想著要不先玩會兒遊戲吧,或者上會兒網吧。其實,只要你堅持下去,告訴自己「就 5 分鐘,熬過這 5 分鐘就好了」,很快就可以進入學習的狀態。

 

五分鐘法則簡潔有力,鼓勵你只需花五分鐘在一項事務上,而背後的理念是邁出第一步往往是開始做一件事最具挑戰性的部分。在這五分鐘裡,你要全神貫注於你所逃避的事情,而五分鐘一到,你就可以決定是否繼續做還是休息一下。

 

事實上,五分鐘法則非常有效。通常,如果有一件事情你老是拖延不做,只要在心裡想著做五分鐘就好,就不會覺得好像要全心投入那麼可怕;特別是當「全心投入」會讓你感覺好似「這輩子都要做這件事」的時候。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五分鐘起步法有效的原因在於它啟動了大腦中的「完成驅動機制」。當人們開始做某事並將其進行到一定程度時,大腦的自然傾向是希望完成它。這是因為未完成的任務會在我們的思考中形成一種「開放的心理環結」,大腦會尋求關閉這一環結的滿足感。因此,即使最初只打算工作五分鐘,一旦開始,我們往往會發現自己願意並且能夠繼續進行任務。

 

 


Comments


New Articles
WEBSITE BANNER SMALL.jpeg
bottom of page